校長的話 – 2023/02/02

        新年後第一次跟大家分享,首先在這裏向各位拜年,恭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大家都會趁着春節,和親人共聚天倫,和朋友相聚聯繫。大家聽過「春運」嗎?春運,即「春節期間的交通運輸」的簡稱,是中國大陸在農曆春節前後發生的一種大規模的高交通運輸壓力及堵塞的現象,一般發生在春節節前15天及節後25天左右,在此期間,民眾返鄉和外出活動增加,全國旅客數量持續上升,探親流、學生流、民工流、旅遊流疊加,出現交通擁擠狀況。中國中央電視台形容春運為「全球罕見的人口流動現象」,也號稱是「地表最大規模人口遷徙」。

        今年的1月7日,為期40天的「春運」如期展開。這也是內地放寬防疫措施後的第一個春運,根據中國文化研究院資料, 初步預估今年春運期間,客流總量約為20億人次,恢復到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的七成。20億人次這個數字,與去年春運約10億人次相比,已經多了一倍。前兩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內地不少民眾則都「就地過年」。

        1954年,中國鐵路史上第一次有計劃的春運啟動,當年旅客總數為2,300萬人次。2008年第一條時速超過350公里的高鐵開通,標誌中國進入「高鐵時代」,大大縮短了回家的路程。2010年後,中國進入互聯網時代,人面辨析通關、無紙化出行、5G機械人、無人機、自動駕駛等新科技逐漸登上春運舞台,令回家之旅愈來愈便利。如今,購票、買票、驗票,都可用手機完成,掃碼上火車僅需數秒,相較以往排隊買票、取票、查驗身份,至少能節省10多分鐘。

        隨着中國經濟發展,城鎮化水平提高,興起了「逆向春運」,即不再是年輕人從大城市返回家鄉過年,而是父母、小童前往大城市與在外工作的親人團聚。100年前,中國著名作家魯迅從北京回到故鄉浙江紹興,需要在車、船之間輾轉90個小時;而現在搭乘高鐵只需要5個多小時。隨着中國經濟版圖變化,區域發展更加平衡,科技水平日益提升,未來春運可能又有新氣象。

        不知我們當中的老師和同學們在這個農曆年假期是否參與成為春運一員呢?願我們每天都進步一些,祝大家今天有美好的學習經歷,誠心所願。
 

________

薛昌華校長

Scroll to top